5月14日,在蕲春县刘河镇张桥村的田畈里,几位老农一边平整土地,一边对一位年轻人说:“德书记,去年我们响应你的号召,种植甜叶菊赚了钱,今年我们要扩大面积继续种植甜叶菊。”
“张老伯,你放心种植吧,我已与县甜叶菊专业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年轻人热情地对几位老农说。
这位年轻人就是张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德。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德书记”。
就要到种植甜叶菊季节了,张德到田畈检查平整土地情况。
1972年出生的张德,高中毕业后外出深圳打工四五年,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金。回乡后,搞建筑、开摩托车行、承包山林,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2001年,被当时的大公乡评为“致富带头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8年,张桥村海选,张德得票高,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但他还有点犹豫,放不下他每年能赚十几万元的生意。老村支部书记张仲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要放下自己的私利,为老百姓做点事,乡亲们都看好你呀!”
2011年,老村支部书记退休,张德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同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于是,张德挑起了书记、主任的职责。
张桥村是个偏远村,全村1167人,289户人家,人平只有0.5亩田。村里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是一个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组成的村,村集体当时是“无钱办事、无处办公”,人心涣散。
张德上任后,首先想修通村里进出公路。他自己带头捐款2万元,村班子成员看到他一心为村民着想,每人捐了2000元,村民自愿捐款1.1万元,张德又北上南下,找本村在外做生意的老板募捐,共募捐9.8万元,修通了村里的进出路。竣工那天,村民们燃放鞭炮庆贺。
通过修路,凝聚了民心,提高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在村民中的公信度。
村里有个小矿山,张德通过召集村民、党员开会讨论,决定收回归村集体所有,然后招商引资,由福建林老板承包,除补贴村修路、树电线费用外,每年上交村集体10万元。从此,村集体有了办公经费。
为官先立德。张德每年都要向村民承诺办2-3件实事。
几年来,张桥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实现了垸垸组组通水泥路,修建了一个水厂,全村人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抓禁赌,建球场,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张德在工作上有思路,认为发展产业能带领村民致富。2011年,按照蕲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药旅联动”战略,张桥村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由村委会主导占10%,专业合作社牵头占70%,农户以山林入股占20%,发展油茶基地600亩,种植甜叶菊60亩,在原来栀子花300亩的基础上新增栀子花100亩,今年准备扩大种植甜叶菊100亩。同时鼓励村民发展养猪、养羊等养殖业。
张德为人公道。2012年,3.5米宽的莲彭公路,关系到附近6个村的村民进出,但被运砂车辗压。作为人大代表的张德,向县人大常委会写了一份提案,要求有关单位制止运砂车通行,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督促下,有关部门协助村解决了运砂车的问题。
今年元月,张德看到彭花渠道年久失修,涉及彭冲等4个村600多亩良田无水浇灌,他又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建议,请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目前,县水利局已立项,设专项资金,即将进行维修。
2012年,张桥村被刘河镇委表彰为药材种植示范村,村党支部获先进集体称号,张德个人在全镇考核中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