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房产网
您当前位置:蕲春房产网>蕲春楼市>蕲春资讯

蕲州镇菩堤黄土岭等片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2013年09月03日 11:35     小编:蔡蔡     黄冈新闻网|0     点击:2495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蕲州镇菩堤黄土岭等片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通讯员吴拥军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县农业、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级经济日益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果明显。然而,蕲州镇黄土岭、菩堤等片区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还存在发展严重滞后,一些村集体经济极其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陈旧破落,发展步伐落后。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蕲州镇于年初组建工作调研专班,对涉及以上三个片区,7051户 ,29588人,22个贫困村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蕲州镇按区域和地理位置将全镇48个村(居)划分为五个责任区,上述的“贫困村”分别处于“黄土责任区”、“菩堤责任区”和“雨湖责任区”,其中黄土责任区辖塘垸、黄土岭、施家塘、王要、恒丰、邵垅、潘垸、赤东、油树垴、老虎头、红门楼11个村,菩堤责任区辖金鸡、雨台、邱山、菩堤、曹英、太常、五里墩、下石潭8个村,雨湖责任区中挣扎在贫困边缘的有龙泉庵、银山、韦庄3个村,以上共计22个村,占全镇村(居)总数的45.8%,贫困人口合计4584户,10335人,占乡村总人口数的17.6%,其中扶贫人口809户4781人,低保户中无劳动能力的3112户3122人,扶贫低保户505户2064人,五保人口366户366人。这些贫困村大部分位于蕲州镇东南端,东与武穴相邻,北与赤东镇接壤,地势主要以丘陵和山区为主。共有耕地面积23670亩,占全镇的70.8%,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8亩,共有山林21431 亩,占全镇的85.2%,共有水面5799亩,占全镇的35.3%;外出务工共9295人,占总人口的31.4%,留守老人、儿童共8986人,占总人口的30.3%;据对村级掌握的数据摸底调查,平均计算小学文化程度约占27%,初中文化程度约占34%,高中文化程度约占28%,近十年来,共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共计1479人,约占5%,文盲约占6%;2011年,财政转移支付共计收入62.1万元,支付村干工资共计116.5万元,发放老干、组长工资共计45.5万元,维持村级正常运转经费共需157万元,村级负债共计1047万元。2011年,以上各村实现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没有一个村,5万元以下2万元以上的有银山、王要、菩堤、下石潭、赤东5个村,2万元以下5000元以上的有塘垸、黄土岭、施家塘、邵垅、恒丰、太常、五里墩等村,没有经营收入的达10村之多,占45.5%。
 

  二、贫困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区位偏远资源匮乏,限制着村级发展。
 

  上述22个村均位于蕲州镇东北边缘及沿赤龙湖周边,与武穴接壤,远离城区。境内地貌以丘林为主,土地贫瘠,属典型易旱区,农业基础条件差。老虎头村地处蕲州镇东南端,离蕲州城区近20公里,全村190余户,800人,仅有耕地410亩,人均0.51亩,而山林面积2300亩,人均2.9亩,大部分是那种不长草木的石荒山,与之相邻的红门楼村情况是大同小异,全村400余户1700余人,耕地面积1420亩,人均0.84亩,山林2703亩,人均近1.6亩,丘陵、山区地形,全村平均海拨50米以上的地势占80%以上,农业灌溉非常艰难,小二型水库难解燃眉之急,成为全镇重旱区。还有曹英村,全村零水面,缺的是水源,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流传下这样的说法“走进鸭塘垸(曹英村有代表性的垸),前后光头山,山上没有皮,塘里没有泥,罐里没有米,媳妇打脱离”,这足以说明该村资源匮乏,旱灾严重的程度,至今,该村仍保持着大旱三年全无收、小旱三年四成收的状况,严重地影响着村民的身体健康和村级经济发展水平。
 

  (二)交通闭塞出行不便,阻碍着村级发展。

  菩堤、黄土岭两个责任区内19个行政村,没有干线公路过境,交通主要依靠通村公路,路面狭窄,还有的由于村民建房无规划,出现“卡脖子”情况,每逢节假日,交通堵塞长达几小时,尤其是菩堤中心集镇和雨台村等处成为交通“卡喉”要塞。村组道路至今仍维持在五六十年代水平,一到下雨下雪天,小车、摩托车、自行车根本不能出入,全靠步行;黄土岭责任区的邵垅、潘垸、王要、恒丰、赤东等村自五、六十年代起到现在全凭蕲赤公路为交通主干道,然而,这条全长近16千米,宽仅4.5米的破旧沙土路至今还未得到硬化修复。此外,还有菩堤责任区境内没有一条过境干线公路,大型货车根本无法通行,导致企业不能落户,好的项目眼睁睁看着溜走,严重的制约着沿线村级经济的发展。
 

  (三)缺电少电设施陈旧,遏制着村级发展。

  电力供应不足,是整个蕲州镇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出现以下现象无异于掐断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命脉。银山村现有456户,13个村民小组,1876人,目前全村仅有3个台区220千伏安,辖内建有建飞建材厂,居民用电和厂矿用电全靠村级台区供应,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目前的状况是“家用电器几乎是摆设,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点焟烛过除夕”,老百姓怨声载道,电力不足导致村内两个泵站停机,日子久了,电机也被人盗卖了,农民水田灌溉自然成为泡影,因水渠长期不能得以利用,慢慢地或长满野草,或被毁坏,导致水利设施名存实亡,村级经济要想发展可谓艰难,相邻的龙泉庵村和韦庄村情况亦是如此,这两个村本就是大旱区,一到热天,庄稼几乎望天收,酷热饥渴的农民从庄稼地里回到家中,想吹吹电扇,开开空调沾点凉气的愿望只是一场梦想,值得一提的有趣现象是,电力部门从未对以上三个村收取电费!还有赤东村,全村有丰富的水资源900多亩,村民也知道发展养殖业,可全村只有2个台区220千伏安电力供应,水面立体养殖需三厢电供应,而且养殖户较多,电力供应远远不足,目前的状况是“吃了上餐愁下顿,饱了这家饿那家”的现象,这几年,外来承包水面的养殖户像走马灯一样经常更换,眼瞅着良好的水面不能出经济效益,良好的投资环境无奈的电力供应条件让村两委班子只能捶首顿足,抚腕兴叹,无独有偶,下石潭村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水面资源的村庄,然而因为电力供应不足等原因,村级发展命运与赤东雷同,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四)行政改革区划变迁,扰乱着村级发展。

  下面所述的这些村在一定历史时期因为地方行政机构频繁变迁的缘故,导致其行政隶属和社会事业辖管范围存在着“三管三不管”的状态。金鸡、油树垴、老虎头、雨台、曹英、邱山这六个村位于蕲州东南端,与武穴四望、大法寺镇等紧邻,上世纪50年代土改时期,这些村行政隶属蕲州人民钢铁公社,到60、70年代开始划归为赤东区菩堤人民公社管辖,1987年机构改革后又划归黄土岭乡管辖,2002年全县撤乡并镇后又划归蕲州镇管辖,历经几次归并,扰乱了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是,直到目前为止,这些村用电大部分由赤东供电所17号线路供应,而电话电信大部分由武穴市管辖,行政又隶属蕲州,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奇怪现象,加之都是一些边缘村、口子村,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变成今天“三不管”的局面在所难免,缺少关爱,缺乏扶持的村又怎能搞好经济建设。
 

  (五)历史包袱债务繁重,拖累着村级发展。

  通过对这二十二个经济落后村深入调查调研,发现每个村都有着沉重的债务,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村级应付“三提五统”农业税收取时期的借贷和利息;2、“普九”时期硬指标建校建房借款及利息;3、计划经济时期以资代劳背负沉重的债务(修筑沿江大堤、双沟大坝、蕲太公路、八里精养鱼场、大同水库等),至今还有“菩堤菩堤,会挑烂泥”的说法;4、产业结构调整;5、村办企业亏损;6、通村通组公路欠款;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村干、老干工资与村级运转开支等。以上村负债低9万元,如王要村,高达二、三百万之多,如银山村。沉重的债务,拖累着村级经济发展的步伐。
 

  (六)创新不强规划不力,抑制着村级发展。

  据调查,当前村干部在发展村级经济上抱着三种心理:一怕承担责任,担心创办村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本就穷困的村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干部群众谴责;二创新精神不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阻塞,资源匮乏,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不能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挖潜能,引导农民拓宽致富渠道,而是等待上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拔款补助;三是害怕丢了“乌纱帽”,近年来,随着换届选举制度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对村级选举权、知情权、议事权的不断了解,不适应、不作为的村干部相继落选,新的村两委班子也随之产生,但这种村干交替落选的现象或多或少给新上任的班子成员造成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有了“前车之鉴”,部分村干存在着“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着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还哪有心思搞好新农村建设,考虑村级发展长远规划?出现房屋乱搭乱建、产业停滞不前、村庄缺乏规划、生活安于现状的现象在所难免,有了这些思想包袱,又如何能轻装上阵,引导村级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七)投入欠缺扶持不够,制约着村级发展。

  一是项目扶持资金量小面窄,省级对每个项目村的扶持资金不超过10万元,而县里需申报的项目又太多,且大部分项目都落户到上半县去了,年年申报,年年得不到扶持,严重挫伤了当地干部的积极性。同时项目资金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人员工资的持续上涨,项目成本逐年上升,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村集体只能陷入大的项目上不了,小的项目难选择的两难境地;二是扶持政策得不到倾斜,部门帮扶分配不均。蕲州镇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乡镇”、“湖北省经济发展五小龙头乡镇”、“黄冈市经济发展二十强乡镇”等,但那只是全镇综合实力占位,且整体不能说明部分问题,毫不夸张的说,上述22个村,其村级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蕲北地区大部分村庄五至十年,究其原因,有以上所说的各种客观因素,当然也存在着自身不思进取,不求创新的主观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全县各项帮扶政策、项目申报、资金筹备以及发展的主要精力大部分都倾斜到蕲北地区去了,缺少“人缘、财源”的蕲州,只能固守“贫”汤了。
 

  三、摆脱贫困落后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班子建设,理顺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能力。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两委”领导班子建设,选准配强沉得住气来、稳得住身子的创新型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二是加强对村干进行新农村建设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在村庄整治规划上进行引导,在发展村级经济上帮助理顺思路,提高发展能力水平;三是加强农村科技技能培训,搭建信息平台,培养种、养大户,形成农户+产品+企业的农业产业链。
 

  二、加大政策支持,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干事合力。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我镇苏区、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力度和加大国家扶贫开发资金的倾斜力度;二是整合部门政策资源,优化资金配置,协调部门帮扶脱困,安排指导性强的科局,如县规划局可对相关贫困村规划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县交通局可为改善我镇交通环境,增拨通村通组公路指标,县发改局可为我镇扶贫攻坚项目开通直达车,县水利局可为改善我镇水利设施建设,对小一、小二型水库整险加固,支持标准塘建设,县农业局、教育局、林业局、农机局、畜牧局、水产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为我镇综合开发项目,提供粮种、农药、师资、技术栽培服务、水产品养殖、畜牧养殖、经济林木和果药茶种植、小型农机具配送和实用技术指导等。三是给予蕲州镇红门楼、老虎头、油树垴、金鸡、雨台、邱山、曹英、太常、五里墩、下石潭等村享受蕲北地区同等政策待遇;四是加大农业板块建设项目(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德元项目、林业项目等)的投入力度,保障强农惠农资金持续投入,发展地方经济。
 

  三、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环境。一是对苏区、革命老区、重旱区、库区、山区等特殊贫困村庄进行重点立项扶持;二是政府部门对部分村庄涉及电力、通讯等领域管辖范围进行协调并明确界定,对陈旧的设备设施进行完善;三是改善交通环境,力争区域内建设一条二级干线横穿境内,拉通城乡交通贸易长廊。
 

  四、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经济实力。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导库区、坝区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引导山区、半山区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山林、茶园、果园、水域等产业,不断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深化新农村建设成果。
 

  (责任编辑 陈露)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