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威 董硕
盛夏,踏上蕲州镇菩提村的乡间小路,正在兴建的村民小区整齐划一、笔直的机耕道映入眼帘、远近的大型挖机正在紧张作业……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带来新农村建设的喜人变化。
菩提村地处三镇边界,总人口2000人。笔者见到村支书张国诚时,他正和村干一道,建造新设计的宽20米的环村公路。去年11月,在外闯荡多年的张国诚辞去蕲春县路桥公司项目经理的职务,回到家乡菩提村,当上了一名普通的村干部。
“以前一年大概有100来万收入吧,现在基本都是在投入。”张国诚说。为此,老婆还吵闹了好几回。开过工程机械,当过矿场老板,经营过采砂场,兴办过洗脚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张,有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游子的乡愁和对乡土的挚爱,让他毅然担起了引领乡亲致富的重担。
“回家不是来当官,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张国诚这样说。每天早上5点,他都会驱车20多公里,赶到村里主持工作到深夜。相比以前,虽然辛苦很多,但这是为家乡做事,有着一份别样的快乐。
菩提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级经济薄弱,环境脏乱差。在村民怀疑的目光下,张国诚俯下身子搞调研,先后踏遍全村每家每户,明确了当支书的件事:多方筹措400万元建设一个村级福利院,免费赡养30多位孤寡老人。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众人质疑,张国诚道出了自己的目标:要让全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要想富,先修路。因为地域偏僻,一位县级领导到村里办事,绕了半天也没绕进来,行路难成为村民心中永远的痛。张国诚到各部门拉赞助、跑项目,甚至自己垫资给村里修通村公路8公里,一举解决出行问题,新规划的环村公路也正在修建之中。
虽然当支书不到一年,但张国诚的行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一些在外老板、致富能人纷纷为村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张国诚五次拜访杭瑞陶瓷集团老总张名其,前四次吃了闭门羹。第五次一席长谈,张国诚动情地说:“在外做百件好事,不如在家做一件好事,菩提村百姓需要你。”朴实而亲切的言语打动了这位在外能人,投资1亿元的龙玉山水库生态农庄项目随即拍板,目前进入土地流转程序。农产品综合加工厂、菩提民俗风情园等一批项目也正在规划之中。一些村留守人员在村集体的带领下,将村里100多亩抛荒田地种上再生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化,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加强。
菩提村距城区远,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特别是孩子上学和老人看病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要建自己的医院和学校。”张国诚掷地有声,“当村干,就是要为村民谋福利。”
将村里每一块资源都效益大化,生态效益位,其次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张国诚有着自己的治村理念。为了实现生态园林村的梦想,菩提村已投资8万元邀请湖北建设规划设计研究所制定全村发展规划,“下一步,就是按规划一步步实施,总有实现目标的一天。”张国诚对未来充满信心。